作者:李昂嶽
表格下載
因為長期追蹤作者,這個表格在這本書上市以前就看過了,但是只用過幾次,沒有繼續用下去,所以到底會不會發生什麼驚人效果我也不知道。
但我想還是值得嘗試的。原始的表格格式我不喜歡,所以稍微改版了一下,還是比較習慣直式閱讀,橫式書寫。
表格用法
- 寫下書名、對這本書想提問的一個問題、背後的提問動機。
- 用30分鐘的時間,快速翻閱書本,找出與自己提問的問題最相關的關鍵字或段落,並填入格子內。
- 將這16個關鍵資訊整理成3-5個重點。
- 分享心得。
背後原理
將看見資訊與吸收資訊這兩個動作分開。也就是不要讓自己用傳統的邊讀邊寫的方式,先將關鍵資訊都一口氣蒐集完以後再一起理解。
簡單來說,應該是因為人腦的短期工作記憶區有限制,所以一直進行理解的過程會耗費大腦太多資源。所以把瑣碎的搜集跟複雜的處理兩者分開,保留大腦的頻寬。
把書本當作資料庫
其實看到這裡我想到社會個案工作裡面問題解決學派的方式,也是幫助人很清晰的去設定目標或是認清現實,然後透過有限的資源跟具體的步驟一步步完成。
作者把書本視為問題解決的工具,並且把問題解決的過程系統化且設定框架後變成他人也可以使用的工具,背後的思維、執行力與無私分享很值得學習。
實際使用
學到了就要用用看,但我還是半信半疑,所以我先試試看這本書第二章-如何有效學習,頁數大概25頁,實際使用不需要30分鐘。
我的提問是,什麼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背後的動機出自於我認為無效學習是一件浪費生命的事情,希望可以用最合理的時間去得到我最需要的資訊。
關鍵的資訊總共列出了12格。查找的過程,我的感受是可以不用擔心其他沒看到的東西,只要可以找出我要的答案就好了。
真要比喻的話,很像是開車,身體會自己動作,大腦只要注意紅綠燈的感覺,沿途風景可以忽略。如果你有學習不專注的困擾,試試看吧,很抗焦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