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社會福利


什麼是社會福利?社會福利如何定義?

作為一個學科,屬於社會工作師必須學習的學科,應該怎麼了解福利的脈絡?






福利(welfare)的存在是為了什麼?

依照時間軸排列,有哪些學者在哪些時間點發表過什麼論點?


2020年6月7日 星期日

社會工作10901申論

社會工作師考試|社會工作|申論10901


一位身心障礙者長期接受居家照顧服務。因為早年家庭的衝突恩怨而受家人虐待,居家照顧服務員雖然知情,卻沒有通報,只是簡略寫在訪視紀錄中。最近有鄰居看不下去而爆料給地方一名資深記者。該名記者找到負責居家照顧業務的社會工作督導者,詢問他案家的私人資訊(如家人過去的外遇、婆媳衝突等隱私恩怨)。該名記者告訴社會工作督導者,新聞報導的焦點會放在這戶家庭的故事上,好讓社會不注意居家照顧服務員和社會工作督導者的可能過失。請問本案例涉及哪些倫理規範?有何可能的業務過失問題?


#身心障礙權益#居家服務#家庭暴力
#通報義務#個案隱私#倫理規範#業務過失
#社會工作倫理守則#法定通報義務#刑法業務過失
#倫理過失(malpractice)#瀆職(malfeasance)#失職(nonfeasance)


審題


其實看完題目會覺得,這題還沒有太詭異,倫理守則、通報義務、保護性議題、個案隱私等等問題,但是看到最後,會一直聯想到刑法的業務過失,查了一下刑法,但怎麼想都覺得跟過失沒關係,看起來像故意的。

題目的邏輯是:
『社會工作者在執行業務過程因為沒有遵守相關法規、倫理規範可能對個案造成什麼傷害。』

1.所以依據相關規定,在這個案例裡,犯了哪些規定。
2.這裡的業務過失,指的應該是不當實務所造成的傷害,包含社會工作者的疏忽、作為或是不作為可能造成的傷害範圍。基於這個前提,回頭檢視這個案例。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散戶投資正典第二章

風險、報酬與投資組合配置(為何長線股票風險低於債券)

衡量風險與報酬


由於風險隨時間而改變的特色,因此投資人的規劃時間長短對於投資組合配置是個極為關鍵的要素。


風險與資產持有期間


如果持有期超過十七年,則股票的實質報酬從未低於零,這和債券和國庫券很不一樣。表面上看起來,持有股票的風險似乎比債券大,實際狀況卻剛好相反。

想要保留購買力,則最安全的長線投資工具,顯然是由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

投資人會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低估他們的持有期間。無論投資組合中的個別資產如何變化,真正重要的是持有任何股票或債券的時間長短。

長期來說,雖然股票績效明顯優於債券,但也要注意,在一年和兩年的持有期間,股票績效打敗債券或國庫券的機率,大約每五年只有三年。

在短期裡,債券甚至銀行定存報酬率高於股票機率相當大,這也是為什麼投資人抱不住股票的主要原因。


風險的衡量標準


標準差,是投資組合理論和資產配置模型用來衡量風險的標準。

隨著持有期間拉長,平均股票報酬標準差的下降速度幾乎要比固定收益資產快一倍。

理論上看,若資產報酬服從『隨機漫步理論』,則平均年報酬率的標準差應該和持有期間成反比。所謂的隨機漫步是指未來報酬率和過去報酬率完全無關,各自獨立。

不過歷史數據顯示,這種隨機漫步假說並不能用在股票上。股票實際風險的下降速度要比以隨機漫步理論的預估值要快得多。這就是第一章提過的股票報酬平均數復歸現象。

另一方面,固定收益資產報酬標準差的下降速度亦不如隨機漫步理論所預測。這顯示了債券報酬偏離平均數復歸的特性。

也就是說,一但某一資產的報酬率偏離了長線的平均值,則可能會繼續越離越遠,而不是回到正常的水準。

債券報酬偏離平均數復歸現象在極度通膨的環境中尤為顯著。一但通貨膨脹開始加速,整個過程就像滾雪球一樣,債券投資人根本無力彌補他們失去的購買力。


效率前緣曲線(1802-2006)各持有期間風險-報酬消長




投資組合建議


投資人應該在投資組合中持有多少比例股票?除了風險承受度以外,應該在加入持有期間這個維度。

根據兩百年以來股票和債券報酬數據,極端保守型投資人在三十年的投資期間內,應持有近3/4的股票。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配置建議,是從購買力的角度來看,長期持有股票比持有債券來得安全。歷史數據顯示,在同樣三十年的投資期間內,就連保守型投資人都應該持有將近九成的股票。

讀者可能疑惑,投資組合理論從未把持有期間列入考慮,這是因為現代投資組合的立論前提,是股價隨機漫步理論,在這個假設之下,股票與債券的相對風險並不因為持有期間的不同而改變,因此,投資組合不需要考慮資產持有時間的長短。

一直到數據顯示股票報酬率有平均回歸現象後,持有時間長短才成為投資組合理論的重要議題。


結論


長期來看,歷史證明股票的投資風險要小於債券。
紙幣本位制度之下,固定收益不等於固定購買力。
歷史證據顯示,未來持有股票的購買力,比持有債券還高。




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散戶投資正典第一章


  • 人人皆應致富

三十年的股票投資組合總值是同期債券的八倍、更是國庫券的九倍。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對於耐心的投資人來說,股市報酬率總是高於其他金融工具,即使是1929年美股大崩盤這種災難事件,也不能抹煞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工具的優勢。


  • 1802年以來的金融市場報酬率

很少有人會在累積財富的過程中,守住所有獲利、不花掉一分一毫。通常投資人在不碰本金和利息的狀況下,資產持有期間最長的就是累積自己的退休金、或傳給下一代的保險規劃。


  • 債券的長期績效

利率和通膨息息相關。要了解固定收益資產報酬,就要先知道通貨膨脹的決定要素。


  • 金本位的結束與物價水準

長線來看,黃金能夠保戶投資人不受通貨膨脹侵蝕財產,不過也就只有這點功能了。無論貴金屬有什麼樣的避險功能,持有這些資產都會拖累長期投資組合的表現。


  • 實質總投資收益

長線投資人應該把重點放在購買力的成長上面。(扣除通膨因素後)所擁有的財力。

過去兩百年來,儘管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皆出現重大變化,但股票的年報酬率在扣除通膨因素後都維持在6.6%-7%之間。

從1926年開始,特別是二戰後,固定收益資產的報酬在扣除通膨後,幾乎所剩無幾。


  • 投資報酬的詮釋

過去204年以來,股票平均年實質報酬率是6.8%。平均來說,購買力每十年成長一倍。

股票在每個時期的實質報酬都相當穩定。
1802-1870 每年7%
1871-1925 每年6.6%
1926後 每年6.8%

股票收益高度的穩定性被稱為平均數復歸(mean reversion),及報酬率短期呈現波動、長期則非常穩定。


  • 結論:長抱股票

200多年來,若分散投資美國股市,則投資組合的年複利實質報酬率近7%,展現了驚人的長期穩定性。

政治或經濟危機會引起投資人情緒波動,讓股市偏離長線趨勢,不過創造經濟的基本力量會把他拉回長線趨勢。

過去兩百多年來,股市的優越表現,也許可用致力創造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建成主導地位來說明。補充影片一補充影片二

如果歷史足以為師,則發生任何政治或經濟動亂時,紙幣本位制之下的政府公債表現絕對落後股票,以長線來看,債券的風險其實要大於股票。





0531紀錄


一、投資讀書會

幾次的舉辦過程裡,有些值得紀錄的事情。從準備開始,就很花時間,這需要很穩定的工作量才可以把簡報完成而且要有足夠的內容。

辦這種讀書會吃力不討好,但是我喜歡做的事情,對我自己幫助也很大。幫助最大的就是我會有很穩定的交易紀錄以及閱讀習慣。

長期來看,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這在做任何投資以前都要先想清楚,這筆錢花在自己身上,有沒有更大幫助。


二、實際選股

也托讀書會的福,整理出來的幾間公司名單在實際投入後也都有不錯的報酬結果。從5/13左右一直到5/29,整體部位報酬率大約9%。

沒有任何一種預測方法是絕對準確的,如果有,那就沒有風險了。報酬就是承擔風險最好的禮物。所以我追求的應該是什麼?是長期勝率。

實際試算潛在的報酬率和風險後,以及看著實際的報酬率時,很容易忽視風險。每次一察覺到自己又這樣時,就會趕快暫停,因為過往經驗只要一進入這種狀態,下場都不太好。

所以做人不要貪心,囂張沒有落魄的久,永遠要先衡量風險。賺夠了就閃了不要追高,剩下的報酬,不划算。


三、運動

我很喜歡去free power運動,因為有效。最近發現踩著腳踏車時看書真的還不錯。確定會讀到30分鐘以上的書,又可以流流汗小練一下心肺,可以優化生活其他面向。


四、消費

突然對消費一點興趣也沒有,任何名牌在眼裡都沒什麼意義,反而在意東西好不好用、實不實用,但不代表就不喜歡美的事物。

消費習慣比消費本身更令人在意,我也算是花錢花得很習慣的人,但用消費習慣佔年所得的支出比例後,我就開始覺得很多事情真是一點都不值得了。

反正花錢從來也買不到快樂,我親身實證過許久,那乾脆就不花了。反正放在財位上看了也挺有安全感的。


五、飲食

有一天阿逵說要吃便利商店的熱狗時,我突然很在意他平常是不是吃太多這些化工東西了。所以也對飲食有點在意,還是自己煮的比較健康,也是對自己好的一種方式。

因為這樣,開始注意食材、味道,原來平時忽略了太多每個當下體驗,好像進遊樂園什麼都沒玩到就結束了,空虛啦。

還好,我發現了,所以我想未來吃飯,應該都會是我很開心的時候。

















選股方法不是我的,我也只是看書學的。
以上資料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單純只是紀錄。
投資首先要看的是報酬不是風險,這很重要。
世界太紛擾,未來不確定,且走且看。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0505投資的一些思考

一、總體經濟

許多數據顯示總體經濟正處在相當大的衰退之中,無論是供給製造、消費需求都因為疫情的關係受到衝擊,同時原油期貨又有相當大的波動,市場上貨幣的流動性突然面臨極大的壓力,看起來是各國舉債來解決財政紓困或是注入資金到市場。

這種狀況下,適合進場投資嗎?『先思考獲利空間,顯然是不足的,虧損的風險卻相當大。』

但我怎麼知道,這樣的思考是正確的嗎?市場怎麼就不會往反方向漲上去呢?


二、投資決策

如果不知道,那我怎麼針對這種狀況擬定投資決策呢?或是說,擬定長期的與短期的投資決策有什麼差異呢?

一切都是為了得到報酬、降低費用、控制風險。那在可預期報酬實現難度較高時,我有沒有設法降低費用率及摩擦成本,然後做出風險承受程度最好的投資組合呢?

又,分別在長短期應該要怎麼做呢?

長期來說,就是做到足夠的分散、無論是在時間或是空間上的分散。

短期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投入。無論個股的基本面看起來再好,也要忍住。在短期的個股選擇上,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承擔的是擇時進出、判斷價位的風險,而且風險過度集中。

但就是忍不住想投入怎麼辦。

那就降低本金規模好了。



現在怎麼看待保障規劃


通常規劃保障內容之前,都會先檢視舊有的保險契約,然後根據年紀、財力、健康潛在風險做商業保險規劃。

這樣做有沒有什麼問題?沒有,沒有問題。

但我覺得,團體保險以及社會保險的保障內容,也應該一併拉進來檢視。

團體保險和社會保險會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都跟著職業走。職業一中斷也會跟著中斷。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狀況,還是得有商業保險在身上。

但是因為團體保險便宜、好用。把核心保障規劃以外的部分外包給團體保險是個好方式,比如說定額給付的醫療險、部分意外險、定期壽險。

社會保險最好的就是失能給付跟老年給付,如果放掉這一塊,直接用商業保險做滿,保費可能會繳到脫褲。

所以保障規劃的順序我建立了一個初步原則:先看社會保險、再看團體保險、不足的部分再用商業保險補強。

風險一樣承擔的起、保費可以降低。社會保險也是要繳保費的,沒理由不去看吧。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消費分析


作者:李昂嶽


其實我覺得很認真面對生活的人,通常也會很認真看待保障與財務這兩件事情。但因為生活忙,很多東西要刻意學習也真的很花時間。

一回首,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來到做任何生活決定或改變都需要勇氣的年紀,感嘆感嘆。

但其實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該做好的規劃也還是要做,不然也只是跟未來的自己過不去。對我是跟我自己說的。

扯遠了,無論保障、消費、財務安排,都是錢的問題。在資本主義的現代社會,人的時間、智力、技術、都是可以交易的, 轉換為勞動成果後,每個人的價格不同,但也因為每個人判斷價值的方式不同,這世界才不會變得如此無趣。

這邊講的價格,其實就是薪水,薪水成長得很慢、支出卻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察覺,很像慢性自殺,如果察覺了,還能即時調整好安排。因為無論在哪種狀況下,只依靠薪資收入,而不累積資產的人,都是非常脆弱的。

這邊指的脆弱,是指承擔不起人生風險:老病死殘。沒錢的老去、重大醫療費、人走留下一堆負債、沒錢請人照顧自己。不是恐嚇人,是真的承擔不起。所以每一分收入與支出,都應該要妥善對待。

我曾經記帳過,記了半天常常半途而廢。而廢的原因有幾個,花了大錢不想記哈哈哈、不知道如何歸類自己的支出項目、一天忘記第二天也忘記然後跟自己說有沒有記哪有什麼差....

所以後來我選擇用比較理性的方式來說服自己不要花亂錢,這樣我就不用記了。

以前曾經看書教過,用編預算的方式來限制花費,這其實也很好,可是預算外的支出實在是太多了,我花在編預算的時間太多會覺得很煩,生活裡要煩的事情已經夠多了,還編預算處理麻煩事,光想就很討厭啊。

所以決定那就把預算項目刪減到最少,少一點物質生活、少一點花費,結果發現,這樣生活還滿快樂的,內心也很寧靜。

少一點無意義花費的方法,就是計算『一個行為背後養成的習慣』造成的一年總花費除以年收入,得出年收入的減損率。比如說:

我一天固定消費一杯咖啡,那一年就是365杯,一杯30元,等於一年花10950元。其實一杯30元真的沒什麼。但有什麼的是這個消費習慣的累積。假如我年收入是100萬,那等於我的年收入的百分之一在每天一杯的咖啡上。

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生活的選擇也不一樣,但以我自己來看,我不太想要在咖啡上有一年一萬的支出。有人會說一年一萬還好啊,是啊是還好啊,可是在還沒做儲蓄跟理財以前,損率就是1%,這樣想我就覺得不划算了。

正常人一年也不可能把一年的薪水都存下來吧,通常一年能存個15-20萬的人都已經很了不起了。假如我一年存20萬,大概一年可以有2000-4000的利息不等,還比我買咖啡的錢少,那我把這一萬塊錢拿來做其他事情,會不會更好。

我只用信用卡刷固定保費或者是加油的回饋點數來買外面的咖啡就好,因為有時候自己泡真的很麻煩,這樣我換算一下,如果不太要求豆子的品質,好市多的豆子一包一公斤,可以泡50杯,一年算365杯,我一年要買7包,一包450,一年大概花3200,這樣我的咖啡費用率降到年收入的0.3%,自己手沖出來的咖啡也比外面好喝很多,心情挺好。

只是隨便舉個例子,反正把各項支出,從食衣住行育樂保障儲蓄孝親醫療照顧負債的固定費用列出來,分別除以年收入,就是該項費用的比率,從比率來看,可以很理性不帶情感的檢視自己的花費,有效抵抗這個我好想要的衝動。也可以檢視自己的儲蓄比率跟投資比率,才知道自己的財務狀況問題出在哪裡。

有些人整天追求高報酬,但他生活的費用損失很高,長期下來應該只會精神衰弱,因為生活壓力太大,沒有餘裕。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物質,提升現有物質跟感官的品質,才是快樂的部分來源。

才會更有能力跟籌碼選擇自己想要的日子。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理賠案例|不是中國的病毒、不是武漢的肺炎


作者:李昂嶽


肺炎住院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咳得要死,還好不是現在這樣咳,是去年。不然我大概也不用出門了。現在咳嗽應該是大家最害怕的吧。

也因為那時候咳得要死,想說去看一下醫生好了,醫生就說:『pneumonia』,我突然想到以前在精神科也很怕聽到這個字。

『恩?是肺炎嗎?』
『對啊,快過年了,趕快看好。住個院吧。』
『好啊。』


住院五天只花1600


台灣的健保真的很好,尤其現在中國病毒肆虐, 每天看著歐美的疫情快速擴散,可以看到在像是武漢肺炎這種大型傳染病期間,醫療資源是否足夠,直接影響了死亡率高低。

台灣的醫療水準名列前茅,感謝健保和醫護等專業人士。其實認真想想,住院五天,1600元,真的是很驚人的便宜。




於是住院住了五天,吃了抗生素,也算是好好休息了一下,可以來辦理賠了。




108/1/29-108/2/2(共5天),住院花費1619,理賠金10000。




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醫療險,他幫了我跟我們家很多忙,跟大家分享一下。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理賠案例|梗塞型腦中風住院醫療


作者:李昂嶽


基本資料


60歲男性,184/90,中風前血壓服藥控制下收縮壓約140。


疾病概況


診斷:梗塞型腦中風
初次入院:107/5/27急診入院。
失能程度:商業保險失能等級表認定失能第五級。公保失能認定半失能。


本次住院原因


因肢體明顯痙攣與左側肩膀棘上肌裂傷,住院接受肉毒桿菌素與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





醫療費用明細


自109/02/01入院,109/03/07出院,共計36日,醫療收據總金額為217,860(含自費項目)。

依據診斷證明書及收據申請醫療險理賠,理賠金額及明細待給付後再補上。




腦梗塞相關知識(摘自保險醫學概論


定義:腦血管因血栓(血液凝固)而阻塞,引起腦中風現象。

病因:三高(血糖、血壓、血脂)、外傷、抗凝血藥物使用、血液疾病、血管瘤、抽菸、飲酒、肥胖、口服避孕藥、紅血球過多症等。五十歲後好發,男性高於女性。

症狀:意識障礙、運動機能障礙。噁心、嘔吐、高燒、呼吸急促不規則、眼球上翻。

徵兆:眩暈、頭痛、嘴歪臉斜、肢體麻木、無力、視力模糊、舌根發硬、失語、說話不清楚、不理解別人說的話、吞嚥困難...

合併症:可再次發作,遺留不同程度肢體無力現象。

急性治療:即所謂「黃金時段」。於中風後三小時內可以採取靜脈注射,或六小時內配合腦血管攝影在動脈內注射直接將血栓溶解。

核保:

進行一般體檢及調閱病歷。

壽險|因腦血管硬化或高血壓所引起的腦出血,拒保。無高血壓,僅單次發作且三年以上未再復發,可考慮加點承保。發作兩次以上者,拒保

醫療險|拒保

傷害險|拒保


失能照護險是面對腦中風所必須的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綠角基金八堂課|賺錢從了解風險開始|不冒沒必要的風險


作者:李昂嶽


作者序:『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心性穩定,堅持下去的投資方式,而不是要隨著市場變化,不斷地做出調整。』

投資金律:『承擔風險並不是勇於冒險,而是評估自己承受得起合理範圍內的損害,讓資產透過時間與市場享受價值與成長。 』




高風險高虧損


風險是不確定性。高風險可能帶來高報酬,但也有極大可能帶來高虧損。我們談投資,喜歡談報酬,但其實更應該從風險談起。

想想也覺得用字遣詞影響很多事情。當想要引導大眾的想法時,只要透過巧妙的用字,就可以讓人對某些事物的意義或概念產生錯誤理解,甚至堅信不已。

投資就是這樣,很少聽人講說高風險高虧損,只會聽到高風險高報酬,這兩句話感覺在講投資成果的兩面,但其實更該注意的,是看待投資時,先想到報酬還是想到風險。

作者認為,應該要先想到風險,並了解風險。


承擔合理風險


市場上比較少討論的金融業的資訊內容,只要認真算一算,大說是說未來產業前景可預期什麼產業的概念股,哪裡有利多。

哪個市場可以加碼,哪邊風險升高要調整部位,希望投資人頻繁交易。

交易所產生的費用,才是金融業的獲利來源。那投資人與金融業從業者之間的利害關係好像值得玩味一下。

不過重點是,投資的目的是如何設定的?作者認為應該是為了達成財務目標,因此制定投資計畫。如果照這個思路來看,投資的最大風險,不就應該是『沒有達成財務目標』嗎?

因此在投資目的這條路上,我們只要承擔與我們設定的財務目標相對應的風險就行了。不過怎麼去計算出財務目標對應的風險值我不知道,但作者有提出幾個不必要承擔的風險。


不必要承擔的風險


並不是所有風險都會帶來報酬,不會帶來報酬的風險就是不必要承擔的風險。那什麼是不會帶來報酬的風險呢?就是那些只要透過簡單方法即可迴避的風險,不會帶來報酬。

作者提出的概念是:『風險調整後的報酬』(Risk-adjust return),去計算每一分超額報酬所需承擔的風險後再來進行比較,而不是單純以報酬來做比大小。

即使買個股所得到的報酬大於買指數獲得的報酬,經過風險調整後卻大多落後於指數報酬。那買個股可能造成的資產減損就是不必要承擔的風險。

這是種過度集中的風險,這種風險特性是對於損失的控制能力不佳。

是這樣說沒錯啦,可是看到不錯的個股就是會手癢,每一次都一直按奈自己的情緒,很想拚看看能不能追漲停,當然市場高深莫測,時常自信滿滿變成落慌而逃。這真的是壞習慣,作者說的真的是要聽。


省時省錢省力的投資方法


投資指數,不要買主動式基金跟個股。

省下自行多家個股的時間、省下看盤操作的時間、省下資產減損的風險、低廉的交易成本,廣泛持有、成本低廉。


一點一點也能慢慢養成理財知識



2020年3月6日 星期五

成交案例紀錄|定期醫療附約


契約對象及內容簡述


客戶已於同業投保基本意外險及終身醫療,並於2019年向本公司投保台幣20年期儲蓄險以及20年期終身失能照護險,健診後保障缺口為定期醫療險、重大傷病險、壽險。


加保原因


客戶表示聽完說明後了解目前保額不足以承擔自費手術及藥物的花費,近期武漢肺炎流行,若一住院馬上就會損失收入,此時如果住院再有龐大支出會造成生活有壓力。

因工作性質要與許多人接觸,被傳染風險高,故決定加保。


擔心問題


Q:害怕感染武漢肺炎但無法理賠。


其他需求


客戶希望了解投資型相關商品兼顧壽險保障,需再針對各人生階段的風險及退休財務規劃設定目標後討論規劃方式。


-重要訊息-





其他重要資訊

整理自己保單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打造超人大腦|跨界增長、快速入門


作者:李昂嶽


提問


跨界與增長之間的相關性在哪些重要因素上較重要?
跨領域的技能學習可以有什麼通用的框架?


動機


了解跨界與增長的關係。
熟悉基於第一性原理的學習框架。


跨界是種焦慮


經過了義務教育與專業養成以後我們就業,應試教育讓我們對學習感到恐懼,對學習新事物會不由自主感到焦慮,背後的原因是諸多的不確定因素與無能為力感。

所以跨界這種事情,簡單來看就是來瓜分生活時間的,那它的存在要如何對自己有幫助?書裡的答案是能夠幫助自己的專業成長的,才有跨界的意義。

所以首先要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專業,再目的性的學習新事物來幫助自己的專業有更大發揮空間,以作者的背景:『程式設計+專案管理+網站經營+增長駭客』。


跨界的起始是已經具備一項專業


如果本身沒有特定專業能力,那其實稱不上是跨界,只是不專心而已。作者建議,至少要有一項技能且有屬於自己的方法論,才算及格。


跨界是新增技能樹


玩遊戲會有攻略去對應特定角色理想的能力配置,所以相關經驗值會依據角色跟技能的特性去做分配。

跨界學習也是相同概念,以新增技能樹來說,可以利用第一性原理框架去做推演。也就是基於基本事實,不受限於目前的既定框架重新推演,得出新的價值。比較具體的作法有四步驟:拆、找、組、應。

  1. 拆解:寫下對新技能或領域的所有好奇與困惑。
  2. 查找:利用極速讀書法的搜索引擎查找該領域專業書籍。
  3. 組合:找出既有的解決問題框架與工具。然後利用程式進行自動化。
  4. 應用:思考舊有知識領域裡有無類似的方法論與步驟,幫助理解內化。


一些想法


一段時間應該要重新評估一次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不能跟上時代,或隨著新時代的基礎建設和科技而有其他可能性。

具備優秀的問題解決步驟, 可以解決跨領域的問題,並與本身專業相輔相成,是發現需求以及強化競爭力的快速方式。





打造超人大腦|其他筆記


|極速讀書法|:提出封閉式問題後再開始目的性的閱讀。

|有效學會|:認識學習金字塔、記憶留存率與刻意練習的重要性。

|輕鬆寫作|:啟發靈感、整理目錄、快速輸出、架構規劃。

|快速企劃|:提升方案執行力。

|習慣與上癮|:正向循環,讓過程與結果同時為自己帶來獎賞。

|精力管理與幸運|:決策能力決定人生幸運。


加入閱讀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打造超人大腦|精力管理與幸運


作者:李昂嶽

『人在精力低和充滿動態因素的世界中,很容易下意識按照過去的經驗做決策。
若想保持幸運,秘訣就是捨棄慣性演算法,改為風險評估,配合穩定結果輸出,這是在高速變化時代持續做出高品質決策的秘訣。』




精力管理


金錢、時間、注意力,是人很寶貴的資源也是商業世界頻繁搶奪的東西。曾經在進修時聽到講師說其實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問題是出在精力管理。

以金字塔形狀由下至上,分別是體力、情感、思維、意志力。有體力,情緒才會好,才能計畫事情然後努力去執行。這是人的精力基礎。

管理精力的目的是,讓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可以投入最重要的事情上。對我們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我們每日的決策,決策與選擇,構成了我們這一生。

精力決定決策,決策決定選擇,選擇決定一生。


最高效作息


作者用(Objective\Reflective\Interpretive\Decisional)ORID框架,紀錄每天的事件、情緒、領悟以及隔日行動,有效總結每日所犯的錯且不再犯。

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可以回頭檢視自己的決策帶來的影響,總結出自己生活型態以及最適合的作息方式,讓自己找出什麼樣的生活架構容易讓自己遇到倒霉事,怎麼樣容易幸運。

也就是說精力管理與決策品質是有相關性的,應該可以簡單理解為睡飽覺的人應該比長期睡眠不足的人不倒霉,難怪我常常覺得我很倒霉,原來是沒睡飽。


決策架構



  1.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決策架構,幫助順利做出好的決策:
  2. 持續總結錯誤與學習、避開錯誤、發現倒霉的原因。
  3. 遵循步驟不要跳步、選擇溢價較高者、評估後遺症效應。
  4. 找出控制變因、馬上修正錯誤、放大資源槓桿。
  5. 尊重概率、避開慣性。



一些想法


Serendipity(ㄙㄟ倫ㄆT)這個字,曾經被選為前十大最美麗的英文單字之一,可以翻為在無預期的情況下經歷的意外好運以及收穫的智慧

有體力、好情緒、正向思維、堅定意志,做出正確決策與選擇,讓自己的一舉一動維持最高效作息,正向運轉。Wish all can experinece serendipity.










加入閱讀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打造超人大腦|習慣與上癮


作者:李昂嶽




養成習慣有哪些條件


這是針對這一章節所設定的讀書提問,這本書看到現在,大概知道作者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去釐清一件事情運作的邏輯,然後清楚地針對小問題設定目標去解決。

像我三分鐘熱度,一直都知道習慣很重要,很希望有一個可以具體練習的方法,讓自己養成生活中的好習慣。

書中提到習慣跟上癮的公式:

習慣=誘發|行為|獎勵
上癮=誘發|行為|強大獎勵


強大的動機很重要


當然這邊討論的上癮,並不是物質濫用裡所提到的成癮。簡單去理解這兩個公式,可以知道做一件事情以前有沒有明確且強大的回饋感,是習慣跟上癮不一樣的地方。

為了避免用字跟對概念的誤解,我認為作者指的上癮意思應該是,有很高的動機去做一件事情,且這個動機跟行為所帶來的強大獎勵應該會形成正向循環。

那如果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想清楚,用建立遊戲化框架的方式去執行任務,或許是一個完成任務或目標的好方法。


明確的執行框架


參考遊戲化實戰全書中的八角框架與核心動力,分別是:目的、玩法、小勝利、技能進步、角色養成、獨特寶箱、驚喜關卡、社交分享。


及時有效的回饋感


這部分就是行為後所帶來的獎賞機制,自己完成什麼任務,可以被什麼獎勵或激勵,這應該可以自己設定。


一些想法


  1. 用上癮的公式去養成自己想養成的習慣。
  2. 提升動機並執行行為的方法是將所做的事情遊戲化,並且先想清楚遊戲關卡。
  3. 強大的獎勵機制是關鍵,如果可以連結做一件事情的重大使命,那這個連結會更強而有力。
  4. 學習成功經驗與失敗經驗,快速執行。

不管是工作、專案、興趣養成、技能培養,都滿適合用這套方法去執行,不如就當作一個模板,試著為自己計劃一次想做的事情看看。

讀書筆記實在沒辦法傳達作者的執行力有多高,如果有興趣,建議還是自己看一遍,同時推薦搭配遊戲化實戰全書兩本一起,效果更佳。






加入閱讀



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打造超人大腦|快速企劃戰勝拖延


作者:李昂嶽




遺漏細節


要完成一件可以稱得上是企劃的事情,光想架構有時候就會耗費許多時間,所遺忘的細節也會很多,因此作為閱讀本章節的提問,目的是為了避免失誤。


拖延的主因


在遇到時間、難度、不確定性的時候,再加上可能體況不佳、情緒波動、生活瑣事,很容易就會感到壓力。這個壓力會讓大腦想要逃離這件事,滿腦子都是負面思維。

此時要覺察自己的念頭,將自己所想到的恐懼事項寫成清單。我們其實都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只是他總是以很負面的方式存在。所以會想逃避呀。

解決方法,就是把負面思維拆分後變成待辦事項。


企劃架構設定


作者分為風險事項、準備期、實作期、細節期。先利用問問題的方式,把牽涉到的人事物會遇到的可能問題列出,依照重要性等級排列,優先完成風險事項牽涉的項目。


一些想法


在壓力到來的當下,先meditate一下,覺察自己的念頭跟負面思維,然後解出清單轉為正向解法。

所謂『企劃』的解讀範圍,我認為應該是『小至一件事、大到辦一個活動』都適用。如果連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很有任務感的完成,不也是提升自我和生活效能的好方式。

首先評估風險事項並以此作為準備期的內容,目的是為了優先完成最不可控的因素,解決以後再開始思考細節,會比較踏實。

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在時限內完成、沒有在預算內完成、任務失敗。

有些工作上的嚴謹,都只是形式嚴謹,而不一定重視實質。這種形式嚴謹,往往是剝奪人創造動力以及工作意義的東西。



| 有效學會 |

| 輕鬆寫作 |


加入閱讀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打造超人大腦|輕鬆寫作、持續寫作


作者:李昂嶽


閱讀前的提問


寫作有沒有什麼固定的tips或是套路可以做練習,因為過往寫作遇到的最大問題都是缺乏練習以及沒有更大框架的方法論去看待,只能寫矇。




書寫的靈感


靈感是可以鍛鍊的,可以有效克服不知如何落筆跟找主軸的難題。找一張A4紙,自由聯想的寫,或者找一個明確的對象做小演說,再把這個談話的語音檔案做辨識。

因為寫作的本質其實是大腦針對記憶,進行編修、創作的過程,先一口氣將散亂的資訊全部呈現後,再來慢慢編排實際上比邊想邊寫還要容易許多。

不知道能不能用在論文就是了。


輸出速度


解決寫作速度的關鍵在於突破手寫、輸入法的速度上限。中打一分鐘60字已經很快了吧,但如果口說後用語音辨識成文字檔案,產出內容可能同樣時間可以達到3-5倍的文字量。

針對文字進行編修,也順便爬梳整理自己的想法,又可以編排架構。就不會因為覺得困難麻煩而有抗拒感了。


架構規劃


我覺得架構的存在需要一個主題感,但這個主題感其實還會受到對象是誰而有不同。因此決定架構前一定要知道寫作對象的特質。

然後架構的搭建,就可以依循著解決問題的模式去寫,目標會很明確,不會失焦。有一個列出書寫大綱的好方法,就是先將關於這個主題與對象遇到的事情或是困難做負面表列。

接著將這些負面表列的困難,改為解決困難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將問題聚焦在解決方法上。


  1. 定義讀者及讀者狀態
  2. 列出他們可能遇到的困難
  3. 寫下前言與針對困難的問題解決方式
  4. 依據想要書寫的內容分階段排列



實際應用


其實不只是書寫,做簡報也是大家時常需要用到的技能之一。透過書本內容融合簡報製作也是一個好方法。

做教案、學習單也可以用到這個方式,在督導或是輔導過程,有明確的指引跟經驗分享,可以提升學習品質。

寫申論題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或許可以用這個架構,去教社工師考生,怎麼有效練習申論題寫法。


閱讀打造超人大腦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打造超人大腦|如何有效學會


作者:李昂嶽


看書時的主軸


對於這一章『如何有效學會』,我想問的問題是,做什麼事情、學什麼東西,應該要如何去看待或評價什麼才叫做有效?

提問的動機是希望可以不要浪費時間一直去做重複而無意義的事情。




記憶留存率


我們的學習方式決定了學後的記憶可以保留多少,用聽的最差,實際教給別人一次效果最好,古話一句,眼耳手口心都用上就會學好了,感官越多越有利。

但這個留存率還要考量一件事情,就是在學習後有沒有馬上進行總結、覆述,然後依照步驟記錄下來。如果有,那學習速度將突飛猛進。

根據艾賓浩斯提出的遺忘曲線,我們能在學習任何東西後一個小時內馬上進行總結覆述是最有效果的一件事情。


記憶的痕跡


我們的記憶在腦海裡留下的刻痕有多深?作者的方式是將自己學習的歷程總結後變成標準作業流程,然後透過工具或系統將他自動化。

學習的歷程會先完成兩個步驟,第一是將學習目標部分化、第二是找到每個次目標對應的系統觀與核心概念。

自動化則是在實際練習時再融入。


刻意練習


一萬小時定理,是從入門到精通的必經之路。但這條路並不是隨便花一萬個小時,新手就會變高手。而是刻意練習的一萬小時。

這一萬小時,走過的每條鍛鍊都是依據部分化的目標去做有意義的系統理解,然後練習,直到神經長得粗壯,才會有高手的意會。


作者怎麼要求自己


只要在專業領域一出手,就必須馬上解決問題,因此刻意練習的判準,就在技術的熟練度、速度、精準度,這是最差出手水準。

我想,如果目的明確的學習一項技術或是專業,用作者的方式,可以成為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


加入閱讀



投資金律|估量股市這頭野獸


作者:李昂嶽


本章重點


如果只是想看重點,可以看這五點,但是每個人的重點不一樣,建議還是要自己看過書本。
  1. 資產的預期報酬可以透過貼現率來計算。
  2. 影響貼現率的諸多因素中,多半圍繞著風險。無論是價格上的風險或是社會情緒的風險。
  3. 貼現率可以用高登公式計算=股息收益率+股息成長率。
  4. 得出來的貼現率應視為名目報酬率,需再扣除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實質購買力減損後才得到實質報酬率。
  5. 長期而言,實質報酬率能維持在3-4%應該就已經是很理想的數字。




重點在估量


投資為的就是可以計算出有多少報酬率,可以帶來多少財富。但是問題就在怎麼算才合理。本篇引用Irving Fisher的一段話:『資本的價值在於有多少收入變成現金,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是呀,評估資產的方式,就是看這個資產往後會不會帶來現金流。這樣問題就比較聚焦了。但問題是這些現金收入都不是當下的,是未來的。

未來的收入推算到現在就是得打折扣,這個折扣就是貼現率。


預期名目報酬率


我們預期資產可以創造的報酬率,是可以透過未來合理推算回來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報酬率來看看,從未來推算回來的價格,與目前的價格比較起來,是便宜還是貴,便宜的話我們當然就可以考慮買進。


實質報酬率


可是等一下,推算的過程,我們並沒有把通貨膨脹率也算進去。也就是說,推算出來的名目報酬率還必須要再減掉通貨膨脹率,這樣的報酬率才踏實。

所謂的踏實,是這個報酬率沒膨風。


一張值得參考的圖




那現在的意思是怎樣


我有沒有謹慎的用貼現的觀念來看待我手上的資產配置?這關係到未來我的儲蓄或投資是不是到了未來還具有等值甚至更高的價格。

我持有的資產有沒有在未來創造現金的機會。如果沒有,那這就不是資產,甚至可能帶來負債。

長期而言,市場的預期實質報酬,甚至還沒有考慮費用率的問題。由於儲蓄險頂多也只能做到避免資產不被通貨膨脹侵蝕的程度。人性始終會期待風險帶來的獲利,但現行投資市場的費用率是否合理就很少被討論。

長期的退休規劃,不能全以定存、儲蓄險來做安排,但是在報酬率的選擇上,或者說是承擔風險的選擇上,儘量要維持在3-4%的實質報酬率,並且做好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加入閱讀



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晨星(Morningstar)2019基金市場年報摘要


作者:李昂嶽


下載年報


全份PDF檔案包含圖表大概11頁,15分鐘即可閱讀完畢,點一下標題就可以存在手機裡面,有空的時候看看2019年市場資金動向跟資產價格漲幅。


市場概況




降冪排序後,2019年半導體產業、貴金屬漲幅都很不錯,東亞滿慘的,原物料表現也普普。

台灣是中美貿易戰的受惠國,加上美國三度降息,歐元區QE,市場資金氾濫,台股表現也很不錯。

債券市場我沒有列出來,但2019年度的債市漲幅也不錯,不過不是政府公債,而是新興市場與可轉換公司債甚至是一些高收益債券,表現較佳。


對工作上的幫助


2020年一開始,中國大陸受到武漢肺炎影響,復工狀況不如預期。以歐元區受到中美貿易戰的波及來看,武漢肺炎應該會進一步影響歐元區的經濟表現。

加上英國已經脫歐、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持續低迷、德國GDP也成長不到1%,資產配置要多加留意。

貴金屬資產價格推升,受到市場不確定性因素以及美元匯率影響,也要留意。

市場資金氾濫,什麼時候資金會撤走不曉得,但這是配置以前要提醒的事情。就像是投資金律說的:『過往的報酬只是為了幫助判斷風險,而不是作為未來報酬的預期依據。』





年報下載投資金律



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打造超人大腦|極速讀書法表格


作者:李昂嶽




表格下載


因為長期追蹤作者,這個表格在這本書上市以前就看過了,但是只用過幾次,沒有繼續用下去,所以到底會不會發生什麼驚人效果我也不知道。

但我想還是值得嘗試的。原始的表格格式我不喜歡,所以稍微改版了一下,還是比較習慣直式閱讀,橫式書寫。


表格用法


  1. 寫下書名、對這本書想提問的一個問題、背後的提問動機。
  2. 用30分鐘的時間,快速翻閱書本,找出與自己提問的問題最相關的關鍵字或段落,並填入格子內。
  3. 將這16個關鍵資訊整理成3-5個重點。
  4. 分享心得。


背後原理


將看見資訊與吸收資訊這兩個動作分開。也就是不要讓自己用傳統的邊讀邊寫的方式,先將關鍵資訊都一口氣蒐集完以後再一起理解。

簡單來說,應該是因為人腦的短期工作記憶區有限制,所以一直進行理解的過程會耗費大腦太多資源。所以把瑣碎的搜集跟複雜的處理兩者分開,保留大腦的頻寬。


把書本當作資料庫


其實看到這裡我想到社會個案工作裡面問題解決學派的方式,也是幫助人很清晰的去設定目標或是認清現實,然後透過有限的資源跟具體的步驟一步步完成。

作者把書本視為問題解決的工具,並且把問題解決的過程系統化且設定框架後變成他人也可以使用的工具,背後的思維、執行力與無私分享很值得學習。


實際使用


學到了就要用用看,但我還是半信半疑,所以我先試試看這本書第二章-如何有效學習,頁數大概25頁,實際使用不需要30分鐘。

我的提問是,什麼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背後的動機出自於我認為無效學習是一件浪費生命的事情,希望可以用最合理的時間去得到我最需要的資訊。

關鍵的資訊總共列出了12格。查找的過程,我的感受是可以不用擔心其他沒看到的東西,只要可以找出我要的答案就好了。

真要比喻的話,很像是開車,身體會自己動作,大腦只要注意紅綠燈的感覺,沿途風景可以忽略。如果你有學習不專注的困擾,試試看吧,很抗焦慮的。




表格下載看看原版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閱讀打造超人大腦-極速讀書法


作者:李昂嶽


一直想買一直沒買的書


這本書作者是XDITE,我覺得他很厲害,之前有上過她辦的全棧營課程,教Ruby on Rails的程式語法與架站,但那時生活突然發生了好多事情,沒能完成。

這本書買來是因為覺得自己看書看太慢,寫東西寫不出來,很想參考他怎麼做到一個禮拜寫出一本書來的,而且對他本來就很有信任感,所以買了。


絕佳的睡前讀物


當然不是我的睡前讀物,是阿逵的睡前讀物。有經驗的都知道參考書是最催眠的,而且他的童書我已經唸得好無聊了,快變我的睡前讀物了。

所以我決定在說故事時間置入我自己想看的書,這樣對大家都好,他睡得著,我也唸得開心。弄不好如果他萬一都記得,那以後他自我學習就方便了。也滿厲害的,撐了20幾頁才睡著,我口都渴了。


第一章|關鍵在閱讀速度


閱讀只是看見資訊,跟把資訊記下來是兩回事。所以閱讀速度快的人,不會逐字閱讀,會一行一行看,只把關鍵字記下來。

為什麼要唸得快?因為時間一拉長,讀到後面,前面都忘光了,那對形成記憶其實沒什麼幫助。

所以有種讀書心得很常見:『這本書寫得真的很棒,但裡面講什麼我不太記得了。』




加入閱讀



理賠案例-意外傷害實支實付


作者:李昂嶽


燙傷理賠


這次因為客戶燙傷,總共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回診13次,包含換藥以及最後開立診斷書。就診地點是在自費診所,依據13次收據,接近全額理賠,理賠金額為5950元。

團體保險客戶,因該團體保險為公司福利,保費由公司支出。


意外傷害實支實付


意外傷害實支實付應該是所有人都有買的,因為一年幾百元的保費,很容易就會遇到理賠,賠下來的金額可大可小,當然還是看自己買什麼額度。


保額與保費


依照自己的損害發生時可能造成的支出以及自己的收入能力作為衡量依據。這種險種最怕因為傷害導致需要多次回診跟自費手術、耗材的意外事故了。

像是燙傷,需要一直換藥、回診,每次的門診及治療費累積起來也很可觀。


辦理過程


備齊醫療診斷書與所有就診正本收據,2/18行動理賠上傳資料並檢附相關證明文件,2/20上午理賠金5950元入帳。





其實這個險種可以用公司團保投保,也可以用個人人壽保險附約投保,也可以買產險公司出單的意外險套餐。也沒什麼好與壞的問題,各有利弊,我覺得如果不想花保費,就直接加保在公司團保方案裡面就好,也比較便宜。


祝健康平安


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閱讀投資金律-風險與報酬


作者:李昂嶽


『當陽光最耀眼的時刻,正是報酬最低的時刻。穩定、繁榮意味著資產價格居高不下,市場淒涼清冷時則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時後。』

『 要獲利就是要面對風險,要安全就要學著放棄報酬。』

『高風險可能有高報酬,但是低風險就註定沒有報酬。』


投資面對的素材


廚師不會只關注食物的形狀、擺盤、菜名,一定會下功夫在食材的挑選上。建築師不會在不清楚自己用的建材前,就確定房子的施工藍圖。

但投資人時常可以只看兩篇文章跟幾個口號就進場。第一名可怕的是水果理論,再來是話沒講清楚的操作策略:『XXXX XXXX XXXX』

所以投資面對的素材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是金融工具。他的本質、行為樣態與歷史。簡單來說就是『300年來的股票與債券的表現』,還有黃金。


為什麼要了解這些事情


因為歷史總是一再重演,投資組合的決策也必須要了解所配置資產的特性,而不是看基金名稱跟過去績效就做夢未來有好績效,這就跟沒帶安全帽騎車沒事就覺得一定不會有事一樣。

清楚自己到底在投資什麼,比較對得起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否則不是慣性賭身家嗎?


面對風險的心態是去理解


因為害怕風險就不投資,本質上就是一種長期虧損。因為通貨膨脹,會悄悄侵蝕你的資產跟貨幣實質購買力。

承擔風險並不是勇於冒險,而是評估自己承受得起合理範圍內的損害,讓資產透過時間與市場享受價值與成長。

因此投資首要是理解風險而不是追逐報酬。




加入閱讀



花錢時記得讓錢回來


作者:李昂嶽

紀錄一些自己的消費習慣方式並且把一些可以省錢的方式分享給大家知道。如果已經有在使用街口、line pay、shopback的人,那這篇文章對你沒有幫助,可以跳過。


起因是銅板很困擾


口袋裡東西很多,鑰匙、手機、卡片、小紙條,有時候要掏銅板很尷尬,褲子口袋的內裡都要翻出來。

加上信用卡跟行動支付越來越普及,回饋也高,但對我最大的好處是降低鈔票被找開的機會。


可怕的是買到失心瘋


因為臉部辨識完以後東西很快就會寄來,根據過來人的經驗,這種消費最可怕的是先感受到佔有物品的快感然後過了很久才感受到帳單的壓力。

這時候才知道有個東西,是除了line pay\街口支付\玉山Pi卡,還可以再多給一筆回饋的app,而且可以現金提領。

多點一下shopback,我買的錢就會多還1-2%給我,不用我是傻了嗎?機票、飯店、生活市集、博客來、uber....我如果早點發現這個app,我大概已經多省了幾千塊了吧....




該省的錢要自己爭取


下載shopback app註冊就可以了,使用app消費以前,記得先進shopback以後點要消費的平台連結進去,多花3秒,多省1-2%。比保費折扣還要好,如果保費可以從shopback連結繳費就好了。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閱讀『投資金律』


作者:李昂嶽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投資是一個務實的過程。作者指出了投資人的缺陷以及投資業界的缺陷,在作者的投資框架下,以理論、歷史、心理、業界四項作為投資的四大支柱,進而形成投資策略。


理論


理解承擔高風險的補償是高報酬。風險與報酬相生,在理解報酬以前,要先知道自己到底在承擔什麼風險,是不是必要的。

因為高報酬來自於承擔了較高的風險,但是並不是說承擔了高風險就會有高報酬,不然根本就沒有風險的存在意義了。

也因為了解了承擔風險是投資組合成長動力的來源,因此就具備了買進的勇氣。

與報酬相比之下,投資的首要任務是,了解風險。


歷史


了解過去的歷史事件,有助於我們在面對投資機會時可以更冷靜看待,也更能抵抗自己被市場氣氛所影響。


心理


人在面臨投資時必然有投資的心理缺陷,譬如我們對短期風險的厭惡、損失的規避心理,作者也直接提出解方:『勇於無聊無趣、願意承擔合理風險』。

有人說有錢人的生活往往樸實無華且枯燥,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至少在面對錢這件事情上,這是避免財務自殺的最簡單方式。


業界


作者指出金融業界與投資人的關係,市場是零和的,那當多數投資人賠錢時,賺錢的又都是誰呢?


策略


綜合理論、歷史、心理、業界四者,加上明確目標、選擇指數化投資工具、妥善資產配置、定期投入,是最理想的投資方式。這是作者的結論。


幾個思考


在投資活動進行時,我是業餘投資人、還是專業投資人。如果我沒搞清楚我的對手是誰,我要怎麼評估我承擔的風險和不合理?

風險面向可以簡單區分為二者:市場跟自己。我在面對市場前,自己先搞定了沒?

我有沒有潛在的財務自殺特質:總是上漲自信開心買、下跌悲觀傷心賣。我有沒有持續閱讀,提升我自己的財務素養,而不是聽從消息面隨之起舞。




加入閱讀